"); //-->
安科瑞刘鸿鹏
摘要
随着工业4.0和智能电网的发展,现代企业对配电系统的智能化、安全性和能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。本文基于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AESP110系列末端智能监测模块的技术特点,探讨了其在现代企业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价值。该模块通过实时监测电气参数、提供多种报警功能、支持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,显著提升了配电系统的安全性、可靠性和能效管理水平,为企业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。
关键词:末端智能监测;配电系统;电气安全;能效管理;物联网
1.引言
现代企业的配电系统是保障生产运营的基础设施,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。传统的配电系统监测手段往往局限于人工巡检和简单的断路器保护,难以满足企业对电气安全、能效管理和故障预警的更高需求。AESP110系列末端智能监测模块作为一种低压终端配电网络监测设备,通过集成电压、电流、功率、温度等多参数实时监测功能,结合智能报警和远程通讯能力,为企业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。
2. 行业现状
过往智慧安全用电的产品应用中,大多数监测进线 回路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:
2.1 定位复杂
难定位,不知道具体哪个回路出线问题,排查困难;出线过载或线缆温度过高无法知晓;
出线回路多,若都用进线回路方案,成本造价会成 倍增加,原有空间无法安装,需要增加箱体(又增加了 硬件成本以及安装成本)。
编辑搜图
2.2 空间小
箱体预留空间狭小,空间有限,安装困难;末端回路如何在不扩容,不增加箱体情况下实现智能化监测和保护?
2.3 成本较高;
接线繁多(电压、电流、漏电、温度线)需要使用多设备组合才可实现。
2.4 保护有限(断路器保护)
仅过载和短路保护;
电压异常、超温、线缆过载、接触不良等无法进行监测和保护
2.5 末端回路智能化低
末端回路仅靠断路器进行保护,智能化低,不能通过智能化手段监控(手机、电脑查看)当前状态(电参量、安全隐患),及时发现潜在隐患
3. 应用场景
需要加装AESP末端监测模块的典型场景
3.1 安全风险较高的用电场所
老旧线路改造:建筑配电系统使用年限超过10年,线路老化存在隐患
易燃易爆环境:化工、纺织、木材加工等存在可燃物的场所
人员密集区域:医院、学校、商场等对用电安全要求高的公共场所
重要设备供电:数据中心、精密仪器等对电能质量敏感的场合
3.2 能效管理需求迫切的场景
电费异常偏高:月度电费波动大或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
需分项计量的场合:出租商铺、共享办公等需要独立核算用电量的场景
生产能耗管控:制造企业需要监测各产线、设备的实时能耗
节能改造项目:需要基线数据支撑和节能效果验证的场合
3.3 运维管理存在痛点的场景
故障频发:每月出现2次以上不明原因跳闸
抢修困难:故障定位平均耗时超过2小时
缺乏专业电工:没有24小时值班电工的场所
设备分散:配电箱分布在多个楼层或区域
3.4 智能化升级需求场景
新建智能建筑:需符合绿色建筑或智能建筑标准
能源管理系统建设:需要实时数据接入EMS/BMS系统
物联网平台对接:计划接入智慧园区/智慧城市平台
双碳目标落实:需要碳排放数据监测和报告
建议先对配电系统进行诊断评估,重点考察:历史故障记录、电能质量数据、运维成本构成等指标,再决定具体加装方案。对于新建项目,建议直接采用智能配电系统设计。
4. AESP末端监测模块
AESP110系列末端智能监测模块(以下简称模块)应用于户内建筑物及类似场所的工业、商业、民用建筑及基础设施等领域低压终端配电网络。此模块配合断路器使用,对用电线路的关键电气因素,如电压、电流、功率、温度、能耗等进行实时监测,具有预警报警、电能计量统计等功能。
172,.有任何问题,6972。
。都可以随时问的5322,。V,也一样
本系列产品适用于单相、双火线、三相三线、三相四线中性点直接接地(TT)的低压电网系统。
编辑搜图
4.1设备选型
编辑搜图
编辑搜图
编辑搜图
4.2 技术参数
编辑搜图
4.3 组网架构
编辑搜图
5. 应用对比
AESP智能监测模块应用与否的配电系统对比分析
在现代配电系统中,采用AESP110系列末端智能监测模块与传统配电系统存在显著差异。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:
5.1 电气安全与故障预防
应用AESP的配电系统具备安全防护能力。系统可实时监测电流,在过载风险出现前就发出预警,避免跳闸事故;能检测剩余电流(15mA预警,30mA报警),有效防止触电事故;持续监控线路温度(80℃预警,100℃报警),预防电气火灾;还能监测电压异常(过压>120%、欠压<80%),保护用电设备。
相比之下,传统配电系统仅依赖断路器的被动保护,故障发生后才能发现;漏电保护功能有限,可能出现误动或拒动;缺乏温度监测,火灾隐患难以及时发现;电压波动往往要等到设备损坏才能察觉。
核心差距:AESP系统能实现主动预警,将电气事故防范于未然,而传统系统只能被动应对已发生的故障。
5.2 能效管理与用电成本
应用AESP的配电系统采用高精度(1级)计量,可对各回路用电量进行独立统计;实时监测功率因数,帮助优化无功补偿;通过能耗数据分析,能识别高耗能设备;还能记录用电趋势,辅助制定峰谷用电策略。这些功能可帮助企业降低5%15%的用电成本。
传统配电系统通常只有总表计量,无法分析各回路能耗;功率因数问题往往要等到电网罚款才发现;能耗管理粗放,节能措施缺乏数据支持;用电时段优化无从谈起。
核心差距:AESP系统实现精细化的能源管理,而传统系统在能效优化方面基本处于"盲管"状态。
5.3 运维效率与管理方式
应用AESP的配电系统能定位故障类型和位置,大幅缩短排查时间;支持远程监控,运维人员可通过手机接收报警信息;保存20条历史故障记录,便于分析问题趋势;基于运行数据可实施预防性维护,提前更换老化设备。
传统配电系统故障排查依赖人工经验,需要逐级检查;必须现场巡检,无法远程管理;没有故障记录,难以追溯问题根源;维护方式被动,通常是"坏了才修"。
核心差距:AESP系统将运维效率提升70%以上,而传统系统运维工作费时费力。
5.4 系统扩展性与智能化
应用AESP的配电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,支持Modbus/MQTT等协议,可轻松接入能源管理系统;为光伏、储能等新型电力设备预留接口;能与其他智能设备联动,实现自动化控制。
传统配电系统是封闭架构,难以进行数据共享;智能化改造困难且成本高;无法与其他系统联动,扩展性差。
核心差距:AESP系统为未来升级预留空间,而传统系统难以适应智能化发展趋势。
AESP智能监测模块代表了配电系统的发展方向,在安全性、能效管理、运维效率、扩展性等方面超越传统配电系统。对于工业厂房、商业综合体、数据中心等用电复杂的场景,强烈建议采用;即使是小型商铺,从长远发展考虑也值得投入。
这种智能化改造不仅能提升用电安全和管理水平,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,将为未来的能源管理升级奠定坚实基础。
6.结论
AESP110系列末端智能监测模块通过技术设计和丰富的功能配置,为现代企业配电系统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。其实时监测、智能报警、能效管理和远程控制能力,显著提升了配电系统的安全性、可靠性和经济性。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,此类智能监测设备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,推动配电系统向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。
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,末端智能监测模块将进一步发展出自诊断、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,为企业配电管理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支持。同时,与可再生能源、储能系统的深度融合,也将拓展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。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